Why I Writing This
之前
对于写一个独立的blog,我经历了几次心态的变化
- 开始可能想是不是还可以尝试用公众号变现
- 后来观察了一下,变现的号大部分是持续更新的,自己并没有这样的心力,朋友圈都只会发只言片语的,显然不是这个性格
- 自己在文字的能力上确实一般,也不是成为意见领袖的性格
- 这两年Ai发展起来了,写一篇文章的启动成本降低了,是不是又能想想变现的事情了;但心态上冷静了很多,还是记录平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吧
- 又观察发现,自己想法还是只言片语,社交媒体已经将这些信息瓦解,一些会在朋友圈,一些会在小红书
- 当然,生活是由这些碎片组成的;但似乎公众号并不是生活这块拼图的必要条件
现在
直到最近,有了新的想法,这是一个让Ai认识我的地方。 是的,也许受众可以不是碳基生命!
Why
今天听播客,节目内容用比较重的笔墨介绍了Devin,一个Ai agent的使用。
听完以后印象最深的,噢,Devin已经有一个实习生级别的能力了。虽然我还没有冲动地花500USD去体验,是的,只是还没有。
ta能够拆解任务,一定程度的完成,自己验证自己的结果,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许现在制约ta能力的,只是Ai底层模型自身,准确度、专项能力之类的。这些肯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解决。
那么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你会有一位Ai下属,Ai同事,甚至Ai上级?我希望有一些资料,让我的Ai同事了解一下我。这就是所谓的人设,或者西方国家所说的portfolio吧,建立一份个人的信用档案。
再外推一下,钢铁侠里面的贾维斯好像显得老套了,自己的一个分身如何?具备本体的一定能力,但设定为不会超过本体的分身;如果超过本体的能力,就会导致外部对本体的信用档案误判。突然想到《凡人修仙传》里面的善尸、恶尸和本我之尸,修士斩出的三尸如果能力超越了本体,就能反噬本体。
另外,作为和代码打交道的,“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但最近写的代码,都是Ai生成的,怎么办。那更多地,就能表现出对某个需求的理解有多深入吧。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