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基106期节目的记录,这期主题是中美对账,谈不上认知颠覆,肯定有看了一些眼界。这里记录了一些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句子。

下面这两句是全篇印象最深的,放在前面:

  • 人类在意的是表达方式,而不是事实本身
  • 这个反脆弱的社会(美国)奖励的是什么,自律的人、努力的人、积极投身技术革命的人、疯狂创新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赌命

资产分层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 如果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过程,那么轻所有权,重使用权,可以得到很大收益
  • 如果价值重点在资产的内在价值或者基于内在价值的交易价格的变化,那么所有权的占比就高了

美国更鼓励强者,中国更保护弱者。

居民财富储存器–中房/美股

美国前10%的人掌握着88%的股票市值,而后面40%的人掌握着12%的股票市值,50%的底层人掌握着债务

  • 401k计划,持有了共同(公募)基金
  • 529教育基金

现金流游戏

  • 对于普通人的筛子
    • 你有没有现金流
    • 有现金流能不能存下钱
    • 存下前以后,待在那个财富存储器的海绵里
  • 股票回购
    • 更像是对股东结构的蒸馏
    • 蒸馏掉那些生活没有现金流,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如果股票真的给你分红,股市给你提供现金流,那社会实现不了马太效应
  • 让资本的所有者获得最大的分配
    • 一定要很多人靠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人才有得割;所以突出所有权
    • 强消费和低储蓄率
    • 收入不涨,支出也不涨,储蓄就慢慢消耗掉了
  • 美国的fire主义的土壤
    • 个人主义;周围不会过多地批判个人行为
    • 美股的强势回报
    • cross fire;上个无关痛痒的班
    • 智力劳动占比高,有了期权作为基础,才延伸出fire文化
  • 美国较早地完成了企业形态的演化
    • 现代化管理制度里面,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
    • 智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成为劳动性收入的对价关键
    • 工业化最好的是奖金,按件计价(笔者:当一个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有了很多工业化标准以后呢?)
    • 智力劳动分配期权;因为很难进行准确定价
      • 现在的劳动交换将来的所有权,进而交换将来所有权的增值
      • 这个所有权不能是买来的,如果可以通过买来的,那就可以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笔者:对智力劳动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另外自身也承担了一部分风险溢价)

零零散散的

  • 美国,政府是因为有公共支出,所以个人缴纳税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是自上而下,因为政府创造了这样的生活环境,所以最大的是增值税。
  • 任何国家的关键性资产,一定是低换手率,但有点以果为因了;低换手率本身是因为相信这个资产,另外一个是因为规则
    • 老美在有利可图的事情上加税,一来政府收入增加了,二来给炒作降点温,当你相信这个资产还是会涨,那最终就变成低换手率
  • 人一生那么短暂,站在历史长河不过一叶,把历史某一个片段的规律,就认为是真正的“规律”,然后无限放大,推理开来

美国房产

美国房子的回报率不高,另外是房产税

  • 美国,房产税类似反向按揭;只是按揭的另一种形式,但感觉好一些;买了地(资产)的,别想躺倒起来卷
    • 租售比很高,因为持续的保险、税费转嫁到租户
  • 中国,进行人群划分:普通人不抽鞭子;过得好点的人,国家就说,多付出点

奇怪的故事

  • 以DIY为基础的超时,佳得宝,罗氏,会有很很多奇奇怪怪的数据
  • 次贷危机以后,3.3%的固定利率变成7%的浮动利率
    • 碳纤维游泳池,自己挖游泳池的概念,这些奇怪的概念的股票
  • 美国真的资本家说了算
    • 当你有能力请很多律师,这个国家又是判例法的时候
    • 能搞定源头的几个案例,那以后就会产生一些奇怪的规则

教育

推荐一本书:基因陷阱

高等教育肯定是个体的一个上升通道,如果这条通道被高度产业化,普通人的机会平等就很难实现了

  • 美国的大学,是你个人将变成什么样,自下而上的个人主义
    • 必然会谈到,你会得到什么
    • 如果上过大学以后你能得到的比较多,那当然要涨学费
    • 家庭和个人隐形支出得高 –> 助学贷款
    • 目的看,一开始就是“我想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是因为我有一个什么梦,我出来可以干什么” –> 先从实用主义出发,再谈能不能支撑
    • 教育成本显性为一个算账的方式
    • 关注机会平等,有没有这个通道,有这个通道以后自己有没有能力走,就看自己能力和意愿了,比较容易认命
  • 中国的大学,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上而下的集体主义
    • 为社会筛选优秀人才,需要多少成本
    • 社会与家庭隐形支出得高
    • 目的是为了国家筛选栋梁之材
      • 当孩子不是栋梁之材,又希望上这个大学,家长当然愿意投入额外的成本
      •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这个孩子以后要上985/211,自小就规划要上什么课外班,小的时候也不知道孩子以后能不能成才,就存在过渡的投入
      • 社会和家庭的目的就有点错位
    • 教育成本不在显性,而在隐性
    • 关注结果平等,但又不满足结果不平等
      • 清华北大这些顶级学校机会的不平等,本身就是掐尖,已经不是因为投入的问题,而是人的天然差异导致的

回归到,这是一门生意,还是社会支柱;美国,教育是一门生意。

奇怪的故事:因为拜登下台,政策免助学贷的政策会减少;助学贷款的公司的股票大幅上涨

美国大学生竞争优势

  • 需要和全球虹吸过来的人才进行竞争
  • 但似乎助学贷款高的那些专业,不太需要参与这类竞争;学医生、法律,是白人型的行业,东亚过来的人上不到高的职位
  • 理工科的学生贷款中等中等偏下,没有很夸张

产业是最终为教育买单的

  • 国内教育产业的结果导向,现在什么行业好就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
  • 学校因为有好学生会收到奖励,但是没有教好不会受到惩罚
    • 这是一个非对称的产业,但这是必须的
    • 如果苛求老师不教错,只会保守地教、平庸地教
  • 可是国内现在进行产业化了,那是不是应该有惩罚机制?美国是有惩罚机制的

对于清晰的行业,完全走计划经济或者完全走市场经济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在中间,多少走市场经济,多少走计划经济;教育产业化很难把握平衡,中国美国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美国教育是极度的精英主义和个人化,有两个优点

  • 鼓励创新的,从带领人类进步的角度这是好的
  • 反脆弱,没有依赖心理,没有不合理的预期,美国大学就是稀缺股,给多少钱,以后能怎么怎么工作;先小人后君子

要不要考证,学历社会的质疑

  • 每当一个技术革命成功进入展开期以后,会极速推进组织形态内部标准化、协调化,需要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嵌入这台机器的能力,就需要进行资格考试、能力考试
  • 所在行业,在行业的展开期,越早考证越好,因为会越来越标准化
  • 一个事物到达了规模效应的上限,就会开始贬值,如果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不如寻找其他的产业
  • 一个产业、赛道刚进入展开期,这个时候主要看能力,不看资格;可以早点考,好好做牛马,做好现金流

AI,未来这个变量

  • 一般人比起去美国不如在中国猫着
    • 美国,资本主义,AI能做的不裁员就是老板傻;美国能在过去几轮技术革命赢得第一,靠的就是赤裸的资本主义精神
    • 中国还是集体主义社会,人的变化不要太距离
  • 人类的差异化,教育的重点
    • 健美的体魄,是为了自己好好活着
    • 灵魂和性格
  • 创新,创造出新的路径的人,永远有活路的

医疗

关于中国医疗体系,推荐一本书: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美国是一个奖励赢家的社会,价值导向的社会;中国是一个保护输家的社会,成本导向的社会

  • 美国在较好的行业、企业工作,美国雇主提供给员工的医疗保障是很好的,是个人的所得
  • 价值导向,谈医疗的服务、技术创新以及治愈;美国关注的是最后几年,疑难杂症的解决,主要是有钱人才会关心
  • 中国是让全民负担低一点,成本导向;美国是如何让小部分人的小部分疾病得到极端的改善

美国的医保非常复杂,保险文化

  • 核心:个体觉得个体的风险是无法承担,而概率是随机性的
  • 中国是集体主义,这个风险可以由集体来扛
  • 个人主义的社会必然产生保险文化,风险由保险公司来扛,但保险公司必须盈利的
  • 演化成:稳定的提价,治奇怪的病,弄奇怪的账单,A保险公司的钱

美国很多人的工资涨幅是跑输通胀的,变成了富人无忧,穷人赌命,中产痛苦

奇怪的故事:

  • 留学生都知道,1不要上救护车,2有什么事自己扛一扛,3实在不行就回国
  • 私募股权基金去收了一些急诊诊室
  • 美国地方性垄断是非常强势的

中国医保体系

  • 院士都只需要几十块钱就给看病
    • 如果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拍卖机制,那结果就会变成好的医生只为富人服务(笔者:电影Elysium?)
    • 这样想一下,那是不是生命都得到了尊重
  • 大多数时间的大多数需求都觉得不错
  • 但小部分时间的小部分需求失望,因为那时候你是价值导向的,这是必然的
  • 当人生特别重要的时候(笔者:快死的时候),肯定是价值导向的,整个体系本身就不是为了满足这个而设计的

笔者听完医疗这段的想法

  • 虽然只字未提,南添老师说出了国内医患矛盾的核心,想起了《人间世》这部纪录片。
    • 美国人痛苦的在于多数时间的成本,更多时候矛盾的主体是个人和保险机构(不惜去枪杀保险的老板)
    • 个体主义盛行,对于高价医疗的看法,可能是自己有没有能力承担
    • 中国平常习惯了集体主义的辅助,在生死大事前,集体没办法承托,双重的失落感的打击
  • 保险体系复杂,保险agent的价值就能得到体现
    • 延伸地,帮忙理清楚中国医保体系的使用,是中国的保险agent应该提供的价值?

日常消费

小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所在

  • 小费不由老板支付
  • 矛盾转移到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

国内,体力劳动价格上涨,智力劳动价格下跌;例如家教会变便宜,月嫂会变贵

  • 现在服务业(体力劳动)成本低,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 城镇化率上涨,体力劳动供给变少,智力劳动供给变多
  • 科技发展,体力劳动是按实际付出进行定价的,智力劳动的边际成本低可以大量复制